首页
关于
Search
1
cloudpowerall香港cn2gia VPS评测:1 C-0.5G-20gSSD-5M不限流量
92 阅读
2
Hosthatch VPS促销:2C-8G-20GSSD-2TB-30刀年付(适合做站)
91 阅读
3
PIGYUN 14.4元GIA测评
79 阅读
4
Servarica特价存储VPS大盘鸡评测:2C-2G-2T-100Mbps无限-48刀年付
76 阅读
5
评测脚本之Yabs.sh
75 阅读
评测学堂
服务器评测
VPS评测
免费资源
CDN技术
登录
/
注册
Search
标签搜索
bench
speedtest
vps
script
ping
cdn
seo
cn2gia
google
superbench
unixbench
memtester
yabs
uping
superspeed
servarica
大盘鸡
cloudpowerall
香港
促销
Betanet
累计撰写
31
篇文章
累计收到
1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评测学堂
服务器评测
VPS评测
免费资源
CDN技术
页面
关于
搜索到
3
篇与
的结果
2025-04-04
Cloudflare教程:免费CDN配置指南,提升网站速度
一 前言CDN(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是一组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服务器网络,旨在将网站内容快速、高效地传递给用户。通过将内容缓存到离用户更近的服务器上,CDN可以显著减少加载时间,提高用户体验。二 cloudflare注册教程Cloudflare CDN优势:免费,网站性能优化,提高可靠性(故障情况下,网站仍能保持在线状态),降低带宽成本,增强安全性。鸭老师cloudflare教程手把手教你配置,加速wordpress网站。1 注册账号进入http://cloudflare.com,点击注册或者使用谷歌/Apple登录。2 注册好登录后点击添加域。3 输入你的域名,点击快速扫描DNS记录cloudflare会自动扫描你的DNS几率并导入,继续。4 给你的网站选择套餐计划,选择最后一个Free计划。5 点击回到概述页面这里我们会看到提示更改名称服务器,把这两个复制。6 回到我们购买域名的地方,比如namesilo,登入账户选择account setting,点击default settings,拉到最下面,如果这里之前没改需要下拉选择custom name servers,然后把刚才复制的粘贴进去,保存。7 change nameservers最好是在这里更改,上面的更改可能不成功。点击manage domain然后点击上面的change nameservers,下面网站记得打勾,然后在下面的页面添加新的name servers。8 回到cloudflare,点击立即检查名称服务器就会出现这样的提示,我们就等邮件通知。查询DNS是否生效可以从whatsmydns去查看。成功后会在你的域名旁边显示活动,已经激活cloudflare服务,接下去就是进行配置。三 cloudflare免费cdn配置教程1 快速入门,设置HTTPS/始终使用HTTPS。2 下面配置很简单,主要的就两个方面,其余保持默认即可。第一个速度方面,点击优化进入,图像优化保持默认,不是pro也更改不了,直接进入内容优化。内容优化把Speed Brain,Cloudflare Fronts,Early Hints打开,其余默认关闭,Rocket Loader不要打开,容易与优化插件冲突。协议优化能打开的全打开,其余保持默认,其他的这个选项也保持默认。3 缓存配置点击缓存直接进入配置选项的页面。清除缓存,主要应用于改动网站后,旧缓存要清除一下生成新缓存,否则用户端可能还保持未更改之前的页面,选择清除所有或者自定义根据主机需求,一般是清除所有。缓存级别默认。浏览器缓存TTL,选择一年。余下的保持默认关闭。
2025年04月04日
10 阅读
1 评论
0 点赞
2025-04-04
一篇文章让你读懂cdn
一 前言:CDN 实现了“网络加速” 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为大家彻底介绍清楚 CDN的核心原理和使用。二 为什么要有网络加速互联网从逻辑上看是一张大网,但实际上是由许多小网络组成的,这其中就有小网络“互连互通”的问题,典型的就是各个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比如国内的电信、联通、移动三大家。这些小网络内部的沟通很顺畅,但网络之间却只有很少的联通点。如果你在 A 网络,而网 站在 C 网络,那么就必须“跨网”传输,和成千上万的其他用户一起去“挤”连接点 的“独木桥”。而带宽终究是有限的,能抢到多少只能看你的运气。另外,网络中还存在许多的路由器、网关,数据每经过一个节点,都要停顿一下,在二层、 三层解析转发,这也会消耗一定的时间,带来延迟。最终结果就是,如果仅用现有的 HTTP 传输方式,大多数网站都会访问速度缓慢、用户体 验糟糕。放到全球来看,物理距离非常大,你在北京,访问旧金山的网站,要跨越半个地球,地理位置距离远、运营商网络、路由转发的影响就会成倍增加。三 什么是CDN?CDN (全称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CDN构建在现有网络基础之上的智能虚拟网络,依靠部署在各地的边缘服务器,通过中心平台的负载均衡、内容分发、调度等功能模块,使用户就近获取所需内容,降低网络拥塞,提高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和命中率。CDN 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内容存储和分发技术,简单来讲,CDN就是根据用户位置分配最近的资源,于是,用户在上网的时候不用直接访问源站,而是访问离他“最近的”一个 CDN 节点(也叫做“边缘节点”、edge node),其实就是缓存了源站内容的代理服务器。CDN的分发系统架构全球有这么多的数据中心,无论在哪里上网,临近不远的地方基本上都有数据中心。是不是可以在这些数据中心里部署几台机器,形成一个缓存的集群来缓存部分数据,那么用户访问数据的时候,就可以就近访问了呢?当然是可以的。这些分布在各个地方的各个数据中心的节点,术语叫“边缘节点”(edge node)。由于边缘节点数目比较多,但是每个集群规模比较小,不可能缓存下来所有东西,因而可能无法命中, 这样就会在边缘节点之上。有区域节点,规模就要更大,缓存的数据会更多,命中的概率也就更大。在区域节点之上是中心节点,规模更大,缓存数据更多。如果还不命中,就只好回源网站访问了。这就是CDN的分发系统的架构。CDN系统的缓存,也是一层一层的,能不访问后端真正的源,就不打扰它。这也是电商网站物流系统的思路,北京局找不到,找华北局,华北局找不到,再找北方局。四 CDN的特点1.CDN 的最核心原则是“就近访问”如果用户能够在本地几十公里的距离之内获取到数据,那么时延就基本上变成 0 了。所以 CDN 厂商 投入了大笔资金,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各个大枢纽城市都建立了机房,部署了大量拥有高存储高带宽的节点,构建了一个专用网络。2.有了这个高速专用网,CDN就要分发源站的内容,利用缓存代理技术,把源站内容逐级缓存到网络的每一个节点上,这样用户上网就不用直接访问源站,而是访问离他“最近的”一个 CDN 节点,其实就是缓存了源站内容的代理服务器,这样一来就省去了“长途跋涉”的时间成本,实现了“网络加速”。3.那么,CDN 都能加速什么样的“内容”呢? 静态资源,而不是动态资源。在 CDN 领域里,“内容”其实就是 HTTP 协议里的“静态资源”,比如超文本、图片、视频、应用程序安装包等等。名词解释:“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 所谓的“静态资源”是指数据内容“静态不变”,任何时候来访问都是一样的,比如图片、音频。所谓的“动态资源”是指数据内容是“动态变化”的,也就是由后台服务计算生成的,每次访问都不一样,比如商品的库存、微博的粉丝数等。五 CDN的原理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DN)其目的是通过在现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将网站的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解决Internet网络拥塞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从技术上全面解决由于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原因所造成的用户访问网站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六 CDN网络的组成一个CDN网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内容缓存设备、内容分发管理设备、本地负载均衡交换机、GSLB设备和CDN管理系统,其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1 内容缓存设备Cache:用于缓存内容实体和对缓存内容进行组织和管理。当有用户访问该客户内容时,直接由各缓存服务器响应用户的请求。2 内容分发管理设备:主要负责核心Web服务器内容到CDN网络内缓存设备的内容推送、删除、校验以及内容的管理、同步。3 GSLB设备:则实现CDN全网各缓存节点之间的资源负载均衡,它与各节点的SLB设备保持通信,搜集各节点缓存设备的健康状态、性能、负载等,自动将用户指引到位于其地理区域中的最近服务器或者引导用户离开拥挤的网络和服务器。还可以通过使用多站点的内容和服务来提高容错性和可用性,防止因本地网或区域网络中断、断电或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故障。不用CDN技术时,使用GSLB设备可以为用户选择最合适的服务器,但受Web服务器的负荷和传输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响应速度依然经常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在传输网络上利用缓存技术使得Web服务数据流能够就近访问。内容分发网络(CDN)正是这种思想的一个实现,CDN使用GSLB设备将用户引导到最合适的缓存节点(距离近,负载低),使得用户在访问静态内容时获得更好的体验。4 CDN管理系统:实现对全网设备的管理,对系统的配置。它不仅能对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对各种故障产生相应的告警,还能实时观测到系统中总的流量以及各节点的流量,并保存在系统的数据库中,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数据,并对日志文件进行管理、报告,作为计费的基础数据。七 CDN工作流程CDN网络结合了GSLB与缓存技术,其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用户访问某个站点的内容时,若该站点使用了CDN网络,则在用户会在域名解析时获得CDN网络GSLB设备的IP地址。GSLB设备根据其预设的选择策略(如,地理区域、用户时间等)为用户选择最合适的内容缓存节点,并且使用某种方式(如,基于DNS、基于HTTP重定向、基于IP欺骗的方式等)导引用户访问所选的内容缓存节点。用户继续向缓存节点发出请求,若缓存中包含请求的内容,则直接返回给用户,否则从核心Web服务器中获取该内容,缓存后返回给用户。这样当用户再次访问相同内容或其他用户访问相同内容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提高了效率。在没有应用CDN时,我们使用域名访问某一个站点时的路径为用户提交域名→浏览器对域名进行解释→DNS 解析得到目的主机的IP地址→根据IP地址访问发出请求→得到请求数据并回复应用CDN后,DNS 返回的不再是 IP 地址,而是一个CNAME(Canonical Name ) 别名记录,指向 CDN的全局负载均衡 GSLB, GSLB实际上在域名解析的过程中承担了中间人(或者说代理)的角色,这是CDN实现的关键CDN的全局负载均衡 GSLB由于没有返回IP地址,于是本地DNS会向负载均衡系统再发送请求 ,则进入到CDN的全局负载均衡系统GSLB 进行智能调度:看用户的 IP 地址,查表得知地理位置,找相对最近的边缘节点看用户所在的运营商网络,找相同网络的边缘节点检查边缘节点的负载情况,找负载较轻的节点其他,比如节点的“健康状况”、服务能力、带宽、响应时间等结合上面的因素,得到最合适的边缘节点,然后把这个节点返回给用户,用户就能够就近访问CDN的缓存代理整体流程如下图:图解:CDN工作流程的一个示例还记得我们讲过的基于DNS的全局负载均衡吗? 这个负载均衡主要用来选择一个就近的同样运营商的服务器进行访问。你会发现,CDN分发网络也是一个分布在多个区域、多个运营商的分布式系统,也可以用相同的思路选择最合适的边缘节点。下图,是CDN工作流程的一个示例:在没有CDN的情况下,用户向浏览器输入www.web.com这个域名,客户端访问本地DNS服务器的时候,如果本地DNS服务器有缓存,则返回网站的地址;如果没有,递归查询到网站的权威DNS服务器,这个权威DNS服务器是负责web.com的,它会返回网站的IP地址。本地DNS服务器缓存下IP 地址,将IP地址返回,然后客户端直接访问这个IP地址,就访问到了这个网站。然而有了 CDN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web.com这个权威DNS服务器上,会设置一个CNAME别名,指向另外一个域名www.web.cdn.com,返回给本地DNS服务器。当本地DNS服务器拿到这个新的域名时,需要继续解析这个新的域名。这个时候,再访问的就不是 web.com 的权威DNS服务器了,而是web.cdn.com的权威DNS服务器,这是CDN自己的权威 DNS 服务器。在这个服务器上,还是会设置一个CNAME,指向另外一个域名,也即CDN网络的全局负载均衡器。接下来,本地DNS服务器去请求CDN的全局负载均衡器解析域名,全局负载均衡器会为用户选择一台合适的缓存服务器提供服务,选择的依据包括:根据用户IP地址,判断哪一台服务器距用户最近;用户所处的运营商;根据用户所请求的URL中携带的内容名称,判断哪一台服务器上有用户所需的内容;查询各个服务器当前的负载情况,判断哪一台服务器尚有服务能力。基于以上这些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全局负载均衡器会返回一台缓存服务器的IP地址。本地DNS服务器缓存这个IP地址,然后将IP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去访问这个边缘节点,下载资源。 缓存服务器响应用户请求,将用户所需内容传送到用户终端。如果这台缓存服务器上并没有用户想要的内容,那么这台服务器就要向它的上一级缓存服务器请求内容,直至追溯到网站的源服务器将内容拉到本地。缓存代理缓存系统是 CDN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缓存系统会有选择地缓存那些最常用的那些资源其中有两个衡量CDN服务质量的指标:回源率:缓存里没有,必须用代理的方式回源站取,回源次数与所有访问次数之比缓存系统也可以划分出层次,分成一级缓存节点和二级缓存节点。一级缓存配置高一些,直连源站,二级缓存配置低一些,直连用户回源的时候二级缓存只找一级缓存,一级缓存没有才回源站,可以有效地减少真正的回源命中率:用户访问的资源恰好在缓存系统里,可以直接返回给用户,命中次数与所有访问次数之比现在的商业 CDN命中率都在 90% 以上,相当于把源站的服务能力放大了 10 倍以上八 腾讯云cdn加速操作实战以腾讯云为例说明如何部署cdn。即使是再小的站,也要有一颗成长为大流量网站的雄心,正所谓“法乎其上,得乎其中”,网站流量要大,就需要有良好的体验,而打开速度快是用户体验最重要的指标(没有之一),现代人的耐性越来越差,如果1秒内还不能打开网站,很多人就直接离开了。由于地域的限制,网络传输需要一定时间,对于小网站来说,不可能在各大节点部署服务器。此时,各大厂提供的cdn服务就派上用场了。我们可以将静态文件放到cdn上,用户访问网站时,cdn会智能分配最近的节点返回静态文件,减轻我们服务器压力的同时,也大大加快了网站响应速度。而且各大厂每月都有免费的cdn流量额度,个人网站基本够用了。1 静态与动态内容用不同的域名区分以网站ssdcdn.com为例:动态内容由主域名www.ssdcdn.com提供,而静态内容为code.ssdcdn.com提供动态内容实时从服务器获取数据,静态内容就可以存放到cdn,实时更新即可2 cdn配置进入cdn控制台,按指引添加域名,提交后会分配一个cdn加速域名,必须将我们的域名用cname解析到分配的cdn域名,提交后部署大概五分钟即可由于是不同的域名,可能会出现跨域问题,需要在cdn配置中将我们的域名加入到允许的列表在缓存配置中可以设置缓存时间需要手动刷新时,可以指定url进行刷新
2025年04月04日
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4-04
科普贴 常用固态硬盘(SSD)的专业术语
为了让不常接触电脑的知友们对 SSD 有更多的了解。所以整理了一篇SSD的科普贴来给说明目前来说电脑要装配固态硬盘的重要性 (ヾノ・ω・`)先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SSD,他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速度快?寿命和可靠性相比于原先的机械硬盘有什么长处?【 什么是 SSD? 】SSD 的英文全名是 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在我们认真看什么是 SSD 以前,先提一下U盘或者SD卡 -- SSD 可以假想成一个 体积很大、功能精致而多样 的U盘。跟U盘一样,固态硬盘里头并没有移动的零件,所有的资讯都存在固态硬盘里头的颗粒。相反地,传统的机械硬盘(在厂商的型录常会看到 HDD,Hard Disk Drive)使用机械手臂移动读写头,在硬盘里的磁盘上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再进行资讯的存取。这是造成固态硬盘可以比传统的机械硬盘快速的主因。典型的固态硬盘使用一种称为 NAND-based 的快闪记忆体作为储存单元。这是种非挥发性形式的记忆装置。你可能会想问「非挥发性」这诡异的名字是什么?直白的说,就是断电时,资料可以继续保持在这个记忆单元(晶片)上。当然,这对于任何一种长期储存的记忆装置都是必要的特征。在固态硬盘刚推出来的年代,很常会听到大家说里头储存的资料过了短短的几年后就会消失,这在现在的技术已经不是个大问题——至少,对广泛的消费性市场而言,这答案已经不成立了。现在的资料储存装置都可维持超过 200 年的时间(这数字取决于产品性质,但广义而言,可以看看 JEDEC 的 JESD47 跟 JEP122 这两个规范)。由于固态硬盘里头没有机械设计,它仰赖嵌入式控制器(它的「脑子」)进行资讯的读写。这个控制器是决定固态硬盘传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所有关于那些0 与1 的资讯要存在固态硬盘的哪里、要怎么拿出来、要怎么把资料快取、要怎么清掉垃圾、资料的加密等种种这个控制器所做出的决策,都会影响到使用者体验。写到这边,希望各位对固态硬盘已经建立起一点点概念。那么下个问题可能会冒出来:这个后起之辈凭什么轻易地把市场上称霸的机械硬盘替换掉?尽管固态硬盘使用了与传统硬盘截然不同的存储技术,它的外型可以包装的跟传统硬盘相似,使用的传输介面也是标准的SATA,在空间寸土寸金的手持设备上,甚至可以使用mini-SATA(mSATA) 来塞入装置里头的mini-PCI Express 卡槽里。 In-place replacement 的特性是它能轻易席卷市场的主因(之一)。【 T1:你知道 SSD 快在哪里吗? 】我不太赞同「建立在燃烧它的寿命」这种说法,毕竟固态硬碟与传统硬碟是截然不同的技术,何来燃烧与否的差异呢?拿传统硬碟为例,我们也不太会说6.4k、7.2k、10k RPM 的差异也是以转速在燃烧生命吧:p 这是使用不同的伺服主轴马达(spindle motor),针对的客群也不同(一般消费者、伺服器用户)。不过位于 SSD 上的系统与软件才能享受到它的飞速我倒是蛮赞同的。毕竟作业系统放在传统硬盘上,固态硬盘只是插在电脑里头不使用,会有本质的差别(´・ω・`)【 T2:你知道如何优化 SSD 吗? 】SSD 早期的确是有不少bug要使用者去注意,但作业系统大老们(Windows、OS X、Linux kernel)也不是吃素的啊!它们对固态硬盘的优化在数个月内就蛮完善的了,一般使用情况不需要去操心这部分。至于 AHCI、4k 对齐、Windows Prefetch、SuperFetch、TRIM,我们留到后面再聊吧,这都是大学问 (・∀・)【 T3:你能承受 SSD 的故障风险吗? 】相信没有人能承受硬盘故障,里面的资料要移来移去或什至不见都是蛋疼的事情。但 HDD 在寿终正寝以前,会有一段很像慢性疾病发作的感觉,SSD 也是一样!固态硬盘在受到电压不稳的情况下,的确可能坏掉或造成现存的资料损毁。但撇开那个不提的话,怎么知道自己的固态硬盘究竟多健康呢?机械硬盘如果坏道可能会有「喀、喀、喀喀、喀叽、喀⋯⋯」的噪音,但固态硬盘就没有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了。固态硬盘有点坏掉的时候,里头会有「bad blocks」,跟机械硬盘的「bad sectors」的概念很像,在读取资料的时候因为该区域有些损毁,所以会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拿到资料(或是完全拿不了),当系统放弃尝试存取资料的时候,就会报错了。平常有在接触电脑的朋友可能会听过 S.M.A.R.T.,这部分我们留到后面再来聊吧。【 T4:你打算买一颗移动硬盘来储存资料吗? 】老实说,我不觉得移动硬盘跟固态硬盼的讨论是同个主轴。如果要谈备份的话,「复制一份资料到移动硬盘上」本来就不是「能有效保障资料的备份方式」毕竟移动硬盘也是会坏,会丢失,还不如一个会泄露隐私的百度云可靠呢(手动滑稽,针对最近PD的事件)。【 T5:你想用最少的钱买一台刚好符合需求的笔记本电脑吗? 】我个人比较赞同要选符合自己需求的机器,毕竟现在的机器更新速度太快了,选到太廉价或太昂贵的价位都不是件好事。有闲钱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优先投注心思在内存条上面的确是个不错的策略。如果电脑觉得缓慢,先对症下药了解程式运行的瓶颈,再来决定究竟怎么改善电脑的环境,这概念很重要啊(大推)!至于虚拟内存这件事情,简单说的话:你不能关闭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的功能,但你可以停用使用分页档(page file),但做后者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前者在当代的作业系统设计里头是必然存在的事情。【 Q1:什么是 AHCI? 】AHCI 全名是 Advance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AHCI 是个让软件可以跟使用Serial ATA(SATA)的设备沟通的硬体设计,这些Serial ATA 的设备拥有Parallel ATA(PATA)所没有的一些功能,像是热插拔还有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 。这边我们只探讨对储存设备还有效能的影响。 AHCI 开启的话可以允许设备的热插拔,但这件事情通常只有SAS HDD 跟一些特殊设计的企业级硬盘的控制器还有主机板的控制器有实际支援(毕竟协定允许这件事情,不代表晶片厂也要把这功能设计进去)。至于 NCQ 在多工的环境下会有所助益。NCQ 会把资料的读写区块的操作顺序,交由硬盘里头的控制器去决定,进而加速读写资料的速率。尽管固态硬盘没有读写头移动的问题,NCQ 可以帮忙固态硬盘决定哪些对资料的操作可以同时进行。AHCI 从 Windows Vista、Linux kernel 2.6.19 开始就直接支持了,通常都不太需要使用者特别的关心这个设定。【 Q2:什么是 4k 对齐? 】在看那个 4k 以前,先来讲讲什么是「对齐」。这边的对齐指的是硬盘上面的 block structure。我们所处理的档案、影片、照片等看起来是连续的,但在硬盘里头是一格一格的存着(blocks)。如果今天资料存进去硬盘的时候,能对齐那些blocks,那么我们在读取的时候可能可以少几个读取的动作,例如:从一次读就能把一个block 的资料拉出来,但没对齐就需要拆成两次才能把一个block 的资料拉出来。很久很久以前,硬盘都使用 512-byte 的对齐方式(这要开始聊 DOS 那个年代,FAT 的设计了,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日后再聊)。不过当代的固态硬盘一个 block 可能是 128KB、在磁碟阵列(RAID)上可能是 64KB 左右。而跑着 Advanced Format 的硬碟则可能是 4KB(好吧,就是是 4KB)。【 Q3:什么是 Windows Prefetch? 】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喂食。在 Windows XP 的时候引入了 prefetch 的概念。会将关于应用程序的相关资讯留在系统里头,让之后使用者呼叫它们时,执行的速率可以高一些。本质上prefetch 只是一组演算法,会辅助计算发生cache miss 的机会(亦即作业系统需要资料的时候,这些资料不在记忆体内,需要从硬盘里面捞出来),进而预先将这些资料存一份起来。这些预先计算的过程,导致开机时间会变长一些,但随着应用程序执行次数越来越多,还没计算过的事情会越来越少,这时候效能的增进才会开始有感觉的提升。【 Q4:什么是 SuperFetch? 】SuperFetch 当初推出时,想要解决两个问题:让开机时间变短、让应用程式载入更有效率。不过 SuperFetch 会同时将使用者的使用习惯纳入考量。当 Windows 启动的时候,同样的档案会在不同的时间被存取,因此 SuperFetch 会将这些资料的使用区块、使用的时间都记录下来存在一个 trace file 里头。因此下次开机的时候,这个资讯会被用来辅助开机的流程,让这些资料能够更有效率的被拿出来。这些资讯放在 /WINDOWS/Prefetch/Layout.ini 里头。上个段落提到了开机的 SuperFetch,至于应用程序的 SuperFetch 跟 Q3 蛮像的,只是多了对使用者习惯的预期。所以在 Windows 上 Prefetch 跟 SuperFetch 究竟续不需要关掉呢?如果固态硬盘够快的话是可以关掉,但毕竟这些 prefetcher 的操作模式甚至跟固态硬盘的操作模式蛮符合的:小档案的频繁读取,所以这「不太有差异」。【 Q5:什么是 TRIM? 】其实是 trim 指令,在 ATA 指令集里头是 TRIM,在 SCSI 指令集里头则是 UNMAP。这个指令允许作业系统告诉固态硬盘哪些 block 的资料不会再被使用可以让固态硬盘的控制器抹除掉。这个指令在固态硬盘登场以后被介绍进来指令集里头,因为固态硬盘的低阶操作跟机械硬盘不太一样,让作业系统去决定资料抹除等细节,可能没办法达到固态硬盘最佳的状态跟使用方式。 TRIM 允许固态硬碟自己去预先处理 GC(Garbage Collection)还有其它需要写入的操作。【 Q6:什么是 S.M.A.R.T.? 】S.M.A.R.T. 的全名是「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顾名思义,拿来监控固态硬盘跟机械硬盘健康度的东西。当 S.M.A.R.T. 觉得硬碟有可能准备要损毁的时候,它可以让作业系统提前跳出通知,给使用者缓冲的时间备份谮几的重要资料,并更换这个快坏掉的硬盘。当然,这个机制只适用在可预期的损坏,比如说机械性损毁或是逐步减速的存取速度。对于无法预期的损坏,像是闪电造成的突波等就完全没辙了。怎么在硬盘的控制器里头实作这个监控机制有点难在这个小段落里头讲完⋯⋯ 其实有点长度⋯⋯ 回头整理一下 SSD各个方面 包括选购 这次就是 【黑科技科普贴】只讲干货因此 解释这么多 时代进步 SSD的可靠性 应该比 HDD 靠谱很多【排除个别很垃圾的固态】那个出保修翻车 甚至没保修 都不是稀奇事了 最可怕还有用SD卡做固态
2025年04月04日
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